【私‧日劇】生死一瞬‧活在當下....《我的生存之道 Have a good die 》 2003-07-02 |
文/naoki 2003/06/24 活到了這個年紀,似乎也像中村秀雄(草剪剛 飾)一樣,認為自己看得見明天升起的太陽是理所當然的事?很多習以為常的事,往往因理所當然的想法,反而變得不是那麼去關心或去在意!如果有一天,也像中村秀雄一樣被告知只有一年好活?是不是也會像中村一樣,一開始呆掉,渾渾噩噩無法思考任何問題?試想,要勇敢面對「死亡」這件事不是嘴巴說說這樣容易?「知道自己的死期真的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嗎?不過現在的你還活著喔!這是千真萬確無庸置疑的事?」當醫生(小日向文世 飾)說出這句話,中村秀雄在被告知得當時還無法有所體會。 「為什麼那個倒霉的人會是我?」這句話應該是很多的人第一個反應?是呀!老天爺為什麼會這樣對我,我又沒做過什麼壞事?為什麼是我呢?中村自認是一個胸無大志,對於社會好像也沒有什麼多大用處,但總也覺得這樣活著沒什麼不好?一直以來,他總是習慣把希望寄託在未來?結果誰知道....自己的明天又在何處?我們認憑誰都一樣,誰不想過得幸福?誰喜歡活在後悔與懊腦之中?選擇積極以對的活下去?還是反正都快死了自此放棄生存意念?這不是個簡單的選擇題!不過,話說回來,請問?當我們自怨自艾自己的遭遇時?那麼那個活該倒霉的人如果不該是自己那該是誰呢?大家的心裡總是這樣,自己最好不要遇上倒霉的事,致於別人碰上了,了不起掬一把同情之淚,要不然頂多說兩句遺憾或可惜之類的話,有一句台語俗諺形容的頗為貼切「死道友,不要死貧道」是不是大半的人都自私得作如是觀? 選擇放棄要比選擇努力面對來得容易?必竟面對了又如何?還是免不了一死,那倒不如趁早死心,免得做太多與事無補的困獸之鬥?一開始中村便是這樣的心態,因為無法忍受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,中村一開始是些自暴自棄的...心想反正都快死了,怎樣都都變得無所謂了...。橋部敦子在這個腳本裡,所探討的雖然是生死的嚴肅議題,卻不流於說教,戲劇順暢的進行著,雖然某一些橋段是有點扯爛得讓我很受不了,但大體來說還是不錯的。 對於一個像中村秀雄這樣平日不惹事也毫不起眼的人來說,突然間什麼都豁出去了?言人所不敢言?做人所不敢做的事?一瞬間整個人彷若脫胎換骨了一般?想藉由花錢買痛快忘卻內心的恐懼?但是,想忘卻心裡的恐懼,那裡是花錢就能消災這等簡單的事?這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,只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毀滅而已呢?人總是這樣,有放棄的豁達?卻沒有堅強以對的勇氣?有精神醫學方面的專家就曾說過:「當人罹患了嚴重疾病,在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通常可成分別為:否認與隔離、忿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、接受等五個階段。」可以很清楚地在中村身上也看到這一連串的轉變。或許正因我們都平凡,平常忽略或故意不去面對生命的生死議題,只在意眼前的生活快樂舒適與否?當突然得知慌亂心意也是必然,唯有深刻地探索生死智慧的人方能坦然面對,也才有化危機為轉機的可能。 生、老、病、死在理智上大家都知道這是人生不同的階段,但,我們總希望能浸淫在生的喜悅中久一點,對於衰老疾病甚至死亡都變得比較忌諱甚至不願去面對。就像中村當真以為自己可以輕易面對時,懦弱往往戰勝堅強?在中村的內心深處,表面刻意裝的不在乎,仍不敵內心對死亡的恐懼壓力。每當夜深人靜午夜夢迴,在白天被自己棄之不顧的情緒如洪水般襲來,在惡夢中驚醒?每天醒來就好像在倒數計時一樣,惶惶終日...。 中村在擺脫不掉對死亡的恐懼,一度選擇走上絕路...,逃避終究是最快的途徑!跳崖獲救的他,醒來第一句話是這樣問著醫生:「我沒死嗎?為什麼救我,難到我沒有選擇死的權利嗎?這是我自己的命?為何沒有權利可以這樣決定?」醫生:「是的!你沒有尋死的權利...。」對於醫生這一句話,認同與否也許是見人見智,有人說出生即無法自己選擇,死總可以照自己的意願去做!自殺是照自己的意願結束生命的一種方式,有什麼不可以?基本上,我對於自殺者沒太多意見,必竟那是自己的選擇,旁人也不必要有過多揣想,我以為這是對死者的一種尊重! 不過,換個角度想,命真的只屬於自己嗎?如果結了婚有了家庭與家人,你還能說命是自己的嗎?想怎樣就怎樣嗎?這樣是不是太過自私與消極了?我們不是也會常常去指責社會新聞中那些因為失去工作?欠債?或是久病,選擇自殺的人?會怪罪那些獨自了卻生命逃避現實枉顧傷痛欲絕的生者的死者?我們不是單獨活在這世上的!總也有家人、朋友,如果我們的死會帶給這些關愛我們的人痛苦或是傷悲,命豈止是自己的這樣簡單一句不負責任?就像中村在電話裡問起了媽媽:「當年我出生妳懷抱著何種心情?」媽媽在電話那頭高興地說著:「嗯...我看到你...覺得有你真好,只要有你...我甚至有為了你連命都可以不要的覺悟...」中村掛了電話一個人在空蕩的醫院裡再也忍不住地痛哭失聲。直到此刻他才發現過去自己都只想到自己,全然忘了母親的心情?是媽媽這一句話點醒了中村,中村拭去淚水告訴自己:「我沒有尋死的權利,我要活下去..活到生命終止的那一天....。」 喜歡小日向文世所飾演的醫生,他總是笑臉的面對病患,對於中村的質疑向來都不正面去回應,總希望當事人能再進一步的思考自己去找出答案。當醫生問起中村,不打算把生病的事告訴任何人嗎?中村說:「是的,我不想麻煩別人,不想別人因為我是病人而對我另眼看待?對母親更是說不出口,不過我有保險金,受益人是我媽媽,我原本想在結婚時把受益人改成妻子....我真是個不孝子,沒想到,最後我竟只能留給媽媽這個。」聽了這句話心裡有點複雜,因為這種問題我也曾經想過,不過我想法比較樂觀,我想的是,好歹我還留下了一筆錢,可以讓我的家人好好利用。 中村說:「與其在意不管夢想能不能實現?我覺得會不會讓自己後悔比較重要?夢想如果不能達成就一點意義,這樣的說法也沒有錯,不過更明白一直考慮未來的事,如果忽略了當下也是不行。」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唱高調,但是「價值觀」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誰對誰錯?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負責!好壞都是自己選的,正因不見得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正確?所以也能讓自己少點懊悔總是好的。戲裡除了探討生死,也特別強調人要「活在當下」,我喜歡中村對小綠說一本書的比喻:「妳還記得這本書嗎?」小綠:「嗯..就是你住院我拿去給你的那一本。」中村:「是的。我一直想著明天要看,明天再看,卻一直都沒有去看,是妳讓我察覺到?就算自己很想做的事卻有很多藉口不想去做,於是我認為,我想去做的事就應該當下去做。」不要說中村只剩不到一年好活,所以必須積極面對自己僅剩的人生,我們何嘗不是也該如此,少替自己找一堆藉口,這個不行那個不要...到最後一事無成,全因自己的得過且過! 我想,每一個人面對同一件事可能因本身立場不同,選擇會有所差異。像中村,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,堅持要跟小綠分手,因為他不忍心見自己所愛的人痛苦。中村能這樣想是很好的,因為不想拖累自己所愛的人打算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,只是,人往往太高估自己的能耐?母親留了字條給他說的最為中肯:「有時被自己所愛的人依賴也是幸福的事...。」 如果,我是小綠?我是該離開還是不離不棄?這可以分兩方面來說,如果,眼前這個人是我真心所愛,我已做好承受與面對,我會選擇留下同他一起努力,只要能把握眼前的幸福,又何必一定要天長地久?相反地,如果我的愛不是那麼真切承受力不夠成熟,無法承受親眼面對親愛的人死去的哀痛會無法自持的過日的話,逃避傷痛選擇分手誰說這樣就是不妥? 如果,我是小綠的父親,我肯定也會像理事長一樣,不忍心將女兒的終身交託在一個來日不多的男人手上?所謂天下父母心呀!沒有父母忍心看見自己的子女受苦?很多事會因為立場的互異而選擇會有所差距的,然而什麼才是對的?什麼又是錯的?如果當事人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,面對現實不以為苦,那旁人多說也是無益。我們在面對抉擇,大概都是自私的先想到自己的立場或處境,有餘力才會去替別人設想吧?人與人之間總在施與受之間想取得一種相對的平衡點,沒有人天生就是強者,人之所以變得堅強,都是經過一次又次的生命歷鍊而成的。能像中村秀雄這樣,照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,一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,這樣的人生誰說不好? 我想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見得是一件很不幸的事!我相信死亡不僅僅意味著結束...,或許可以把死亡說成:「人存在方式的最終孤獨的形式。」我喜歡醫生給中村打的比喻 :「僅管明天世界就要滅亡,我還是要種下這顆蘋果樹!」這正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意念。人生在看開與放下之間需要很多智慧。也許?人生這條路終其一生都在學習怎麼面對自己的生與死。「未註生就先註死」這是一句台語的俗諺,它正是以「死」的角度來反觀「生」最佳的詮釋。學習在世上多活一天其實是向死亡更靠近一天,能認清事實其實不是一件壞事。「死亡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客題。編劇藉由中村秀雄這樣一個年輕卻沒有未來的生命,讓我們用一種正面的心態來省視死亡。 |
151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:我的生存之道
|
NAOKI 2001-2006,ALL RIGHTS RESERVED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