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登入會員
重寄密碼
加入會員
简体
日本偶像劇場
動畫
人氣榜
綜合
動畫
綜合
日劇
電影
藝人
票房
new
收視率
new
日本
台灣
中國
韓國
美國
香港
︙☰
收視率
電視劇
new
動畫
new
電影
new
一般
每季簡表
週綜合
new
排行
週排行
目前平均:還在播
最高
第一集
平均:播畢
完結篇
最大增率
特別
時段平均
new
主演平均
new
節目表
我的收藏
我的收藏:節目
我的收藏:藝人
留言板
站務留言
好康分享
部落
圖片
日劇學院(季)
東京戲劇獎
日劇GP
橋田賞
CONFiDENCE日劇獎
CONFiDENCE年度獎
TV Life年度大賞
日劇年度大賞
電視台
電影台
好站連結
網站地圖
劇場信箱
回上一頁
念念,捫心自問,最想念的是誰
叢衛友
2016-07-10 00:45:14
《念念》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?那麼在回答前,得先反問,你跟你念念不忘的那個人,到底處在什麼樣的關係?張艾嘉說「不只愛情」。所以這次《念念》講的是親情。但對我來說,不管是哪種,裡頭投射的情緒是相同的。這是難以言喻的抽象,「今天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樣子?」的台詞從女主角口中說出的時後,不該是接收角色給你的戲劇感,反倒得從自己的回憶中找尋適合自己說這句話的情境,問念念不忘的人這個問題。如果是這樣看電影,《念念》會越看越有趣、深刻。
當然在觀影的時後,會發現它不是「三幕劇」的電影。仍有許多的鏡頭、小地方,容易讓人出戲。甚至會想,如果怎樣演不是更有戲劇張力?也許我可以解釋說這是為了留白、為了累積情緒、為了有更多時間讓觀眾沉澱……可我得說,「我們」就是這麼地不完美,同時也是這麼地想成為完美。挑剔的言語,培養挑剔的眼光,挑剔著自己的文化、電影、生活與身上不夠好的部分。「優點」成了挑剔底下的「沒意義」、自卑成就了奮不顧身的追尋,追尋著最初叨唸的言行。倘若如此,一開始放下自身成見去傾聽,會不會換回念念不忘的靈魂?
受夠無法自然說出母語及文化特性的窘境、受夠身為台灣人卻想念著不存在體內的台灣魂、受夠無法停止自卑及抱怨的悲情民族性、受夠拿別人眼光看待自身文化價值的可笑情境。「我」不是「外國人」,卻替自己戴上雪桐白的面具,並對自己仍要說出這些怨懟的話感到可恥、丟臉。「我」到底在期盼著什麼樣的靈魂?期待著什麼樣的台灣電影?成為別人為什麼會比成為自己還要容易?理解自己為何比理解別人需要更多的時間?想看電影、想看《念念》,其實是想看看能接受百分之幾的自己。
如果我們的優勢是能不斷地接受改變,成為別人眼中好的那個模範。那當我們要改變之前,能不能先有個警告?警告被捨棄、遺忘的部分,將會是一輩子忘不掉的想念?看完電影,總有一天會忘掉,但在那之前,我會讓它永遠活著。如此,也許能成為台灣將來的文化與靈魂吧!
《念念》嗎?等來到以為不會來到的年紀後,有機會還是跟念念不忘的那個人一起看吧!看看因為「不太順眼」所以才會忘記的國片、看看坐在身旁以想念堆砌而成的「自己」、看看那些因時間一久而忘記如何遺忘的經過。
也許,最後的評語會是:原來是因為這樣才忘記(忘不了)的阿…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看更多評論分享請點選→
叢衛友 NHT studio
回上一頁
165
人說讚
讚一個
關聯:
念念
人氣:851
回覆:0
編輯
關聯
刪除
留 言
暫無留言,歡迎留言.
留言
請勿負面批評網友留言、藝人、長相。
貼連結
|
●
◎
「
、
」
『
。
』
《
》
…
“
”
線
聯絡我們
dorama.info